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护佑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城区是德州市主城区,现有未成年人17.2万人,占总人口的24.9%。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努力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德城模式”。
      构建立体化保护网络。坚持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合力“护苗”,构建起“家庭主体、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主推”的立体化未保机制。在家庭保护领域。与区婚姻家庭辅导站联动,组织开展“爱心妈妈”招募、“恒爱行动”公益编织等系列活动,已经为200余个家庭提供个案服务。在政府保护领域。成立书记和我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纳入财政预算,兜底保障功能持续增强。在学校保护领域。深入开展预防校园欺凌、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系列活动,开放中小学体育设施,将服务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在社会保护领域。科学布局 “明德书屋” 6处,建成“希望小屋”13处,4.9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完善全方位保障体系。创新实施“1456”工程,着力打造三级协同、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完善区级保障营地。在全市率先成立独立编制的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高标准改造1000余平方米的专属服务场所,配备未保专员,承担适应性训练和新生活重建职责;建强镇街临保阵地。整合未保、救助、社工三项职能,建成未保工作站7处,配备儿童督导员,承担日常督导和资源链接职责;打造社区发现哨地。建成124处社区未成年人多功能活动室和其他功能房间,配备儿童主任188名,承担发现转介和回归巩固职责。
      塑造特色化未保品牌。组建以社会爱心人士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队伍,发挥两家联盟机构领军作用,积极孵化培育社区未保社会组织12家。在全市率先开展“未爱·点亮心愿”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征集微心愿52个,6家爱心企业主动认领,帮扶孤困儿童56名,成为全市首例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示范标杆项目。下一步,我区将陆续启动绘未来、向未来、启未来、成未来等“德关爱”系列项目,进一步做强擦亮德城未保品牌。同时,以创建新型智慧城市为契机,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开发一批面向未成年人的在线保护应用场景,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双向赋能未保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真诚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事业中来,共同守护孩子的童真和美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幸福成长,让德城在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首善之区新征程中充满孩子的欢声笑语。

      节目统筹:于志新 刘桂芝 杜海伟 孙祥忠 曹东昱 沙双双
      执行制片人:杨剑 胡大宇